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。 “这幅《永恒的守候》真是令人震撼。“策展人对着墙上的巨幅油画啧啧称赞,“方晴女士,您能否为我们解释一下这幅画的创作灵感?“ 画面上是一个美丽的女人,背对观众,面向一扇开着的窗。窗外是漫天的星光,而窗台上放着一盏永远亮着的灯。女人的身影窈窕,仿佛在等待着什么。整幅画笼罩在一种难以言说的深沉情感中。 方晴站在画作前,沉默良久。她的手指不自觉地抚上胸前那条从未离身的金项链,上面刻着一个“晴“字。 “这是一个关于等待的故事,“她轻声说,“也是一个关于爱的故事。“ 话音刚落,展厅的灯突然暗了下来。聚光灯打在画作上,那个女人的身影仿佛活了过来,散发出一种摄人心魄的力量。 “太完美了!“策展人激动地说,“这将是本次生命之光国际艺术展的开幕作品。您真该看看评委们看到这幅画时的表情。“ 方晴微微一笑,目光却始终没有离开画中那个背影。没人知道,那是她记忆中最深刻的一个画面:她总是坐在窗前,日复一日地等待着什么人回来。 “Ladies and gentlemen,“策展人转向在场的媒体记者,“让我们有请本届艺术展的特邀艺术家,《纽约时报》誉为用画笔书写人性光辉的方晴女士,为我们介绍她的最新系列作品。“ 闪光灯亮起,记者们争相发问。方晴站在聚光灯下,职业性地微笑回应。她的目光不经意间扫过展厅的角落,突然怔住了——一个熟悉的身影。 “哥哥?那是哥“她的心猛地揪紧。当她再次看向那个角落,人影消失得无影无踪。 “方女士?您还好吗?“策展人关切地问。 “抱歉,“方晴回过神,“我似乎看到一个故人。“ “哦?是位艺术界的朋友吗?“ 方晴摇摇头,眼神有些恍惚:“是我的哥哥。不过,这不可能。我已经很多年没见过他了。“ 记者们顿时来了兴趣,七嘴八舌地追问。方晴却只是微笑,轻轻摩挲着那条金项链。 “每个画家都有自己的缪斯,“她说,“而我的缪斯,藏在记忆的深处。让我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