公元2060年,随着地球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,人类不得不向自然界索取更多资源,来满足日趋膨胀的社会活动,大量毫无节制地消耗资源,最终打破了地球环境中的碳平衡,将全球温度推向了难以抑制的极端。 地球上的冰川崩塌融化,导致海平面猛烈上升,尽管人类使用先进的科技来阻碍这种变化,但迅猛的海水仍然吞没了九成以上的土地,大幅度缩小着人类可活动范围的同时,也为人类生存带来了新的挑战。 地表的温度持续升高,还孕育出阵阵超过两百五十摄氏度的热风。 面对突如其来的恶劣天气,生活在地球生态圈的动植物们显然没有做好应对准备,横扫地表的热风摧枯拉朽般湮灭掉了仅存的陆地上几乎所有动植物,迫使人类的幸存者们开辟地下城,尽量让自己置身于海洋的怀抱中。 更要命的问题,是北冰洋的那些冰山消失,沉睡在其中的大量细菌迅速复苏,让那些海水也变得无法直接饮用。 灾难发生整整十年过去,人类在全球建造出一百余座错落有致的地下城市,虽然这些临时挖掘的城区显得简陋且拥挤,但修整工作正在夜以继日地进行着,不过由于工程量巨大,大概需要几代人的努力才能趋于完善。 好在算是有了一个暂时稳定的落脚点,即便此时资源匮乏、疾病横生,但恶劣的环境并没有击垮人们的信念,他们依然期盼着有朝一日可以修复地球生态,重返地表。 为记录下这个划时代的改变,人类将地球上最后一块冰的消失那天,称之为“无冰之日”。 2070年,无冰之日的纪念仪式过后,二十三区地下城内,资源管理局办公大楼顶端的射灯随之熄灭,附近材料室内有人在加班,他们需要更加冷静的空气。 几乎独立于联邦政府存在的地球资源管理局,是无冰之日发生后组建的,旨在于研究如何修复地球环境,让人类重新来到地面上呼吸新鲜空气。 这里有着最为先进的研究设备和有关地球的所有环境数据,那些日夜不停运转着的大型量子计算机,在时刻测算着环境的变化,企图在细微之中发现任何修复环境的可能性。 身为资源管理局最年轻的地质学家,简铭正趴在材料室的桌案上,看着面前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