辽子江汹涌湍急,浩浩荡荡地拍打着辽子镇的堤岸,无止无休。堤岸上一排十几株月季花火烧似的红,正是八月时节。一轮红日缓缓下落,稀稀疏疏的日光撒向小镇,更平添了一丝秋意。 辽子镇的大门口前站满了村民,正兴致勃勃的观看一个少年男孩和一个少女的比武。 那男孩瞧相貌不过才十七八岁,身材却极是高大,只见他运拳成风,向右边的那少女呼呼抡打。右边那少女五官清秀,相貌可人,见那大男孩快拳打来,也不惶急,当下稳稳站住脚跟,双掌在身前来回翻飞,将那大男孩打来的拳招一一挡开。待那高大男子攻势减缓,那少女忽地弯腰收腹,急挥一掌攻了回去。那大男孩一惊退开。那少女一招抢先,招招向那大男孩追打。围观百姓纷纷拍手叫好。 待叫好声稍息,忽然听到人群中一个男孩声音说道:“妈,这人为什么要后退呢,他拳大力猛,此刻若是迎拳抢攻,肯定能胜个一招半招呀!” 周围百姓不约而同的寻声望了一眼,见说话之人是个身子精壮的少年男孩,身旁站着一个头发枯黄的中年女人。 那中年女人一边凝神观看那对少年男女打斗,一边说道:“他后退躲避,就是不想占这个便宜。他是想凭招式取胜,而不愿用男人的膀子力气去欺负人。”顿了顿,又说道:“郑心义,你瞧他俩和你的年岁差不多,可是武功却比你高出很多,我平时督促你习武,你却总是偷懒。” 那男孩便是叫做郑心义,出生在习武世家,从小练武,但见面前切磋的男孩女孩不但招式精妙,而且步伐沉稳,武功和自己比起来只高不低,嘴上却不肯服输,傲然道:“我若是下场动手,十招之内便能把他们打趴下。” 他这一句话说的极是大声,有意要在场众人都听见,但激斗的那男孩女孩兀自奋战,似是全没听见。周围的百姓却不禁望了一眼郑心义,心中均想:“瞧她母子俩的音容相貌,多半是外地来谋生的乡民,说话语气倒像是个闯江湖的!” 这时比武中的局势又发生变化,那大男孩这时又转守为攻,双拳连挥,双腿连踢,招式潇洒流畅。那女孩一边后退一边抵抗,三招中却也能还上一招。两人身上的短背心均被大汗湿透。 此时天已全黑,渐渐有人拿出火折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