司马睿终于称帝了。 这个事件,是皇室、南渡士族、吴地大族结成统一战线的产物,是光明的,是有前途的,是大快人心的。 西晋末年,由于“胡人”的残暴,上至皇帝,下至普通百姓,几乎无人幸免。被胡人控制的地区,汉人都活得战战兢兢,朝不保夕。在这种情况之下,北方汉人,有条件的,尤其是士大夫阶层,和他们的家族、附庸者离开了生活了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家乡,向南逃亡。这个大事件,历史上称之为“衣冠南渡”。——这是一次规模浩大的人口迁移。 为什么叫“衣冠南渡”,而不是“胜利大逃亡”呢? 在古代,只要一看穿着,就能看出其人的身份。古人分为三六九等,穿衣带帽都有着严格制度。所谓的衣冠,指的衣服和冠帽,冠是帽子、头冠,指束发工具。而且,只有士大夫阶层才会带着象征身份的冠。普通百姓不可以戴冠,只能以巾或者帻来包头,也称为庶人巾。《史记·高祖本纪》载:高祖为亭长,乃以竹皮为冠,令求盗之薛治之,时时冠之,及贵常冠,所谓“刘氏冠”乃是也。刘邦还是个亭长的时候,就戴着竹皮制作的帽子——这是冒充身份,抬高自己。当然,也可以理解为有远大的志向。(男女在未成年之前,头发披散在肩上,终身不剃发,因为身份发肤受之于父母。男子到了成年之日,要举行冠礼;女子则要用簪子来束发,称为“及笄”,就是成人礼。)穿衣服也是如此,祭祀有祭服,朝会有朝服,婚嫁有吉服,从戎有军服,服丧有凶服等。 有句俗话说:“穿衣戴帽亮家当。”从一个人的穿着是大致可以判断出其经济状况的。只是有社会地位还不行,也要有经济实力,要是没钱,连衣服都置办不起。 当时,南渡的大家族,有琅琊王氏(王导)、陈郡谢氏(谢安)、龙亢桓氏(桓温)、颍川庾氏(庾亮)等,中原其他的的世家大族,比如颖川荀氏、太原王氏、陇西李氏等,一部分留在北方,一部分南渡。 这一次衣冠南渡,人数众多,保守估计,至少有两百万汉人离开胡人控制区,渡过淮河南下。——据说客家人的迁移也是从此时开始的。 悲惨的往事注定只能成为记忆,走向未来才是王道。 在大家的精诚合作之下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