书籍简介

李承乾平时做事就是独断专行,所以也不需要给任何人解释什么,东宫侍卫们也明白这一点,别管侯二前一刻多么风光,可如果要是违逆了李承乾的意思,随时都有可能身首异处。“去通报大理寺,就说此人在东宫内私设灵堂,造谣是非,着大理寺查清审理,与其有关人员可不禀报随时带走。”看到李承乾没有下文了,李象不得不站出来,本不想这么早的和太子妃作对,但这件事情如果处理不好的话,迟早变成别人攻击东宫的漏洞。李象这么做当真心狠的很,不仅仅侯二完了,东宫里其他的侯系人马都和此人来往密切,按照李象的这个话,其他人也别想有活路。李象这么做也是有原因的,新王府建造完毕,按照这个年代的速度,至少还得一到两年的时间,这一段时间还得在东宫住着,如果处处都是侯家的人,谁能住的

首章试读

听到长孙无忌问自己,李象也放下了手里的筷子,李泰看到这一幕之后,内心当中气的不轻,刚才自己也发表了这么一篇大论,你这个小子不老老实实的听着,反而是把自己吃的满嘴是油。李象从早上出来就没吃东西,这会儿肚子正饿呢,哪有那个功夫听李泰扯淡,更何况你说的一点用都没有。按照历史走向,吐谷浑一直都没有诚心归顺大唐,虽然也赐了亲但最后还是刀兵相见,与其这样的话,何不一开始的时候就打呢?更何况在李象的心里,大唐唯一有瑕疵的地方就是有诸多和亲,以前的时候咱没办法管,现在既然穿越到了这里,那么以后大唐就绝没有和亲一说。当然周边列国要是愿意嫁公主的话,那还是可以允许的,让我们的女人到你们那地方去,那就不可能了……李象这货在对待女人方面一贯是多吃多占,你们的能到我们这儿来,我们的不能到你们那去,这就是咱的理念,不服来战。“舅公,我就明白一句话,非我族类,其心必异。”李象擦了擦嘴,吐出了这几个字,长孙无忌脸上的表情也是巨变,虽然李象没有说那么多,但这几个字也表达了他的态度。贞观初年的时候,大唐国力比较弱,尤其是北方突厥大军压境,即便李世民是一代雄主,也没有办法实现心中抱负,不得已才有了渭水之耻。对于周边的其他国家,大唐也是采取怀柔的政策,尽量用和亲的政策稳住他们,可现在dng突厥已灭,大唐国力飙升,继续和亲的话,的确有点儿不符合实际。“你小子简直是一派胡言,如果按照你的说法,那岂不是要把周边都打下来,你可不要忘了,国虽大,好战必亡!”李泰立刻就抓住了李象的话。“二叔,你也不要忘了,天下虽安,忘战必危,那吐谷浑和我大唐是一条心吗?这些年虽然派了太子来长安学习,但边境地区的摩擦可曾减小?你指望着他来抵挡吐蕃兵锋,就不怕以后他与吐蕃联合吗?”李象没有丝毫退步,他知道长孙无忌乃是朝中重臣,李世民时期是大唐国力增长最快的时刻,如果要是在这个时候改变大唐国策,一定可以给后世留下一个安稳的西南边境,吐蕃也就不会在唐德宗时期入侵大唐边境,血洗边境四州,甚至一度威胁到长安的安危。这小子果然不是一般人!这就是长孙无忌对李象的评价,如果说平***策可能是一时得来,但对于吐蕃的分析绝对是神来之笔。长孙无忌曾经听...

首 页章节目录立即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