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看着挺板正的一个小后生,咋就卖女人穿的裤衩,也不嫌害臊!” 听着摊子前俩大妈嚼舌根,陆东半点没觉得丢人,反倒是扬了扬手上那条印着烫金“福”字的红裤衩子。 “大妈,要不您来一条,红色辟邪,旺本命年呢!” “带回家给你妈穿吧,不要脸。” 大妈们见鬼似的跑了。 这算哪门子的事啊! 陆东站在自由市场狭窄的过道里,看着对面摊位上摆放的女士裤头,白的黄的红的,确实有些扎眼。 可毕竟是经历过完整一辈子的人,未来几十年里诸多款式见得多了去了。 眼前这些款式,简直不要太保守。 况且做生意赚钱嘛,不寒碜。 现在是1990年夏天,也是陆东重生的第三天。他还没有适应过去的生活,整个人都有些晕头转向的感觉,就来守摊儿。 摊位是砖头垒起来的,上面抹着一层平整的水泥,铺着白色的塑料布,这是陆东老妈承包的摊位。 他算是实打实的“摊二代”了。 摊位看上去十分的简陋。 但在这个年代,跟摆流动摊儿的小贩们相比,也算是有一席之地了。 陆东记得,五龙口这个自由市场八几年才冒出来,卖啥的都有。 “割尾巴”的特殊时期结束没多久,在街面上做买卖,仍然是个上不得台面的营生。 抱着铁饭碗的城里人,瞧不起做生意的。自由市场里,不是附近的农民来卖菜,就是二流子混碗饭吃。 在太原土话里,二流子就是不务正业的人,没有正儿八经的工作,位于社会最底层。 看不起是看不起,不影响人们逛自由市场的乐趣。比起国营商店里爱翻白眼的售货员,市场里的小贩们热情多了,见人就喊大哥大姐,到处是热热闹闹的说笑声。 陆东守了一天摊位,中午就着一疙瘩老咸菜,啃了一个馍馍。吃不饱,根本吃不饱,陆东的肚子咕噜噜叫起来。 年轻人,一顿吃一斤面条是家常便饭。 他想吃老妈做的西红柿鸡蛋拉面。 可是,他惹老妈生气了。 三天前,陆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