东风袅袅,吹散了荣国府上空最后一缕冬寒。这日正是花朝节后,贾府里的海棠开得正盛,老太太高兴,便叫人在大观园里设了诗社,请各家公子小姐都来赏花作诗。 我随着母亲来到贾府时,园子里已热闹非凡。远远便听见姑娘们的笑声,如银铃般清脆。穿过几道曲折游廊,眼前豁然开朗——但见一片海棠林,红云般绚烂,花下摆着几张矮几,几位小姐正围坐其间。 “这位是林姑娘,你姑母家的表妹。“母亲引我至一位身着月白衫子的少女面前。那少女闻声抬头,我只觉眼前一亮——她眉如远山含黛,目似秋水横波,虽略显清瘦,却自有一段风流态度。 “见过林妹妹。“我作揖道。 黛玉起身还礼,动作如弱柳扶风:“表哥有礼。“声音清冷似玉磬,却带着几分江南的柔软。 这时宝玉从花丛中钻出来,手里捧着几枝新折的海棠:“林妹妹看这花可好?特意给你选的。“他目光灼灼,只盯着黛玉一人。 诗会开始,众人抽了花签定韵。我暗中观察,见黛玉提笔时眉头微蹙,似在沉思;宝玉却只管凑在她身边,一会儿递茶一会儿递帕子,扰得她不得安宁。 “林妹妹才思敏捷,不如你先来?“探春笑着递过花笺。 黛玉略一沉吟,挥毫写下: “半卷湘帘半掩门,碾冰为土玉为盆。 偷来梨蕊三分白,借得梅花一缕魂。“ 众人读罢,齐声喝彩。我心中暗叹:好一个“偷来梨蕊三分白,借得梅花一缕魂“!这林妹妹果然才情不凡。 轮到我时,我故意写得平平:“海棠花开照眼明,春风拂面笑相迎。不须更待莺啼晓,自有清香入梦轻。“ 宝玉看了笑道:“表哥这诗倒也工整,只是少了些新意。“ 黛玉却多看了我一眼,似有探究之意。我佯装未见,心中却暗喜——鱼儿已看见饵食,只待时机成熟了。 诗会散后,我向丫鬟打听,知道黛玉每日午后必在潇湘馆读书。第二日我便带着精心准备的诗集,在通往潇湘馆的竹林小径上“偶遇“了黛玉的贴身丫鬟紫鹃。 “这书可是林妹妹落下的?“我递过一本装帧精美的《李义山诗集》。 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