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明:汉王从气死朱棣开始篡位

如烟如梦53/著

2025-04-26

书籍简介

朱高煦盯着御案上的龙泉剑,耳边响起朱棣的怒吼:“逆子!你竟敢窃取孝陵帝魂!”他冷笑着捏碎手中玉圭,道典内八奇技的虚影轰然显现。【检测到永乐大帝杀意,国运模拟器强制启动】朱棣在梦境中目睹朱高煦召唤郑和船队残骸炼化战舰,更看到老二朱瞻基的旺三代命格,竟被一艘蒸汽铁甲舰轰成血雾!

首章试读

永乐二年的应天府皇宫中,御书房里,朱棣面色平静地注视着眼前三位重臣:黄淮、尹昌隆与解缙。 “朕今日召你们来,便是要听听你们的看法。” 他缓缓说道,“靖难之役结束已两年,朕登基也近两年,却仍未确定皇太子人选。 前些日子,淇国公丘福和永春侯王宁等人上奏,力荐嫡次子朱高煦为储君,不知你们意见如何?” 朱棣扫视了在场三人一圈,轻声问道。 实际上,他内心更倾向于让朱高煦继承大统。 在他眼中,朱高煦是最像自己的儿子,并且在靖难期间功勋卓著,尤其白沟河之战救了他的性命。 早在靖难之初,朱棣就有意让朱高煦取代长子朱高炽。 他不止一次用暗示或明示的方式鼓励朱高煦努力进取,期待着他能有朝一日超越兄长。 然而如今坐上了龙椅,从侄子朱允炆手中夺得帝位后,朱棣反倒犹豫起来。 尽管他一向对朱高炽态度冷淡,但朱高炽毕竟是嫡长子,又一直勤劳奉献,稳固后方。 靖难时期以一万兵力坚守北平月余,抵御李景隆五十万大军,为最终胜利奠定基础,同样立下不可磨灭的功劳。 更为重要的是,朱高炽有一个出色的儿子,也是朱棣最爱的孙子——朱瞻基。 黄淮和尹昌隆听闻之后迅速表明立场:“陛下,绝不可违背太祖高皇帝订立的规矩!设立太子必须遵循嫡长制度!” 显然,这两人都是朱高炽坚定的支持者。 在拥立太子的问题上,文官和武将之间呈现出鲜明对立的局面。 靖难功臣多为支持朱高煦的力量,他们希望新任储君能够继续维护他们的既得利益。 而朱高煦与这些将领关系亲密。 相反,文臣则更支持嫡长子朱高炽。 朱棣转而看向解缙,问道:“解爱卿,你怎么看?” 解缙慢条斯理答道:“陛下,皇长子仁慈孝顺,深得人心。” 最后他还提及朱瞻基,以此触动朱棣内心的柔软之处。 “嗯,你说得有道理。” 朱棣陷入沉默许久,最终仿佛做出决断,点头认同。...

首 页章节目录立即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