美顺与长生 毛建军 文案 一个少女的特殊命运,一个北京家庭的特殊婚姻和别样亲情。美顺和长生一家的故事,像是不起眼的泉眼里细细汩汩流出的泉水,澄澈、晶亮、满身力气,一切的不如意都不能摧毁他们的自重。 小说清淡到通篇找不到几个形容词,你却又在字里行间处处可以感知人物命运的跌宕起伏、故事情节的一波三折,尤其是细节,犹如珠贝一样遍布全篇,你随处可见叙述的光彩。 在我们长久沉湎于小说技巧和各种尝试和探索之后,面对这样一部剔除了一切雕痕的作品,我们不由自主会释然一笑。原来文学也可以有这样别样的美。 那一年,美顺16岁。要不是过小年那天家里来了封信,到春上,就该嫁人了。后生是山背后窝洼子村的,叫栓柱。相亲时见过一面,板板实实个人。后来的日子里想起他,美顺就好笑,白叫了回栓柱,快到手的媳妇也没拴住呢。有时,还有点伤心。 那天接了信,爹娘就捧着找村里的会计念。念回了,就凑在炕角里叽咕,叽叽咕,叽叽咕,见到美顺就住口,说些闲碎话。往后总瞅着美顺笑,笑得美顺莫名,就问:“咋个了?咋个了?” 大哥,二哥也同样,院子里,屋子外,见了美顺就藏不下满脸的喜兴,“妹呀,妹呀”叫得美顺发瘆,从没见俩哥哥这样巴结过。 过了年初五,爹娘把美顺单独叫进屋,把信给她。美顺只上了一年学,信上的字十个认不得一。娘说:“勿看了,勿看了。是你个舅姥爷来的!北京的,在北京给你寻下婆家喽。”美顺一头雾水,张大嘴,瞪大眼看娘。娘就笑:“你个娃,上辈子行善呢,好福气咯,上北京呀,享福喽。” 爹盘坐在炕中喝包谷酒,满面红光,热汗浸满了额头,嘿嘿地笑,嘟囔囔地说:“不枉了,不枉了,养下个金凤凰呢。” 正月十六,美顺穿上了新衣服,红底白花,米黄色长裤,还有皮鞋。皮鞋娘给美顺打了个包,嘱咐到了北京,临下车再穿。又装给美顺200元钱。让大哥陪着,翻了半宿一天的山路,买下火车票,晃晃荡荡去那梦里都没见过的北京,找那不知道啥样的舅姥爷。 美顺只出过四回山,前三回都是去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