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月的风裹着燥热掠过青槐巷,把槐花香揉进窗棂时,屈正阳正蹲在院子里捡碎瓦片。老式居民楼的墙皮剥落了大半,露出里面斑驳的红砖,他手里的瓦片是前两天下雨时房檐掉下来的,妈妈说攒着能垫花盆底。 “正阳!正阳!快回家吃饭!”二楼传来妈妈李慧兰的声音,尾音裹着粉笔灰的干涩——刚上完两节课的语文老师,嗓子总是带着点沙哑。 屈正阳应了声,拍掉手上的灰往楼上跑。楼道里飘着酱油炒饭的香气,混杂着爸爸屈建国批改试卷的红墨水味,这是他从小闻到大的“家的味道”。推开门时,八仙桌旁已经坐了三个人:爸爸屈建国戴着老花镜,笔尖在试卷上飞快游走;姐姐屈晓雅毕业后,在街道办事处工作。现在在阳台上正对着镜子做着瑜伽?最小的妹妹屈晓萌趴在桌边,手里攥着半根火腿肠,眼睛直勾勾盯着锅里的炒饭。 “哥,你去哪儿了?我找你打球呢!”屈晓萌看见他就蹦起来,小短腿在地板上咚咚响。这丫头刚上小学二年级,是家里的“跟屁虫”,最爱追在他身后喊“哥教我打球”。 屈正阳揉了揉她的头:“捡瓦片呢,下午再打。”他坐下端起碗,扒了两口炒饭,目光落在爸爸桌角的日历上——六月十五日,离全市中学生乒乓球联赛只剩一周。 “对了正阳,你们学校的王老师上午来电话了,说联赛报名表给你留着,问你参不参加。”李慧兰把煎蛋推到他碗里,“你要是想比就去,别耽误学习就行。” 屈建国放下笔,推了推眼镜:“打球可以,但得有分寸。你现在高二,文化课不能落,真喜欢的话,等考上大学有的是时间玩。”他是教数学的,说话总带着点严谨的逻辑。 屈正阳咬着筷子点头。没人知道,他心里藏着个秘密——他不是“真喜欢”乒乓球,而是“太熟悉”。上一世他三十五岁,是个小有名气的国术教练,形意拳、太极拳练了二十多年,闲暇时最爱看乒乓球比赛,偶尔也跟球友切磋。一场意外后醒来,竟然回到了十七岁,成了高二学生屈正阳。 这具身体的原主确实喜欢乒乓球,放学总爱跟同学在学校水泥台打两局,但天赋平平,连校队都没进过。可现在住着的是他的灵魂——一个懂力、懂技巧,还带着二十多年人生阅历的灵魂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