河南邓县高庄,像颗被时光磨平了棱角的沙砾,静卧在穰东赵河岸边。河水流淌得慢悠悠,连带着村里的日子都浸着股旧时光的温吞。早年高姓族人在此开枝散叶,青砖灰瓦垒起半条村,后来却渐渐人丁稀疏、势微力弱;反倒是侯姓人家凭着勤恳,一代代攒下家业,慢慢成了村里的“顶梁柱”,真应了那句“三十年河东,三十年河西”,世事起落,半点不由人。 村里有个叫皮矮凑的混混,是出了名的“烂泥扶不上墙”。此人整日趿着双旧拖鞋,晃着膀子在村里游手好闲,专替人讨那收不回的死债、帮开商撵不愿搬的拆迁户,手里拎根木棍,说话粗声粗气,眼里带着凶光。村里人提起他,都忍不住直摇头,背地里叫他“二流子”,见了面也只敢绕着走。谁曾想,在他老婆柯儿怀孕不足三月时,这货喝得醉醺醺,脚步虚浮地在马路上晃悠,一辆卡车疾驰而来,竟被碾了个正着。可怜柯儿,肚里的娃还没来得及听一声爹的声音,没见过爹的模样,就成了没爹的孩子,往后漫长岁月,只能与腹中胎儿相依为命,撑起空荡荡的家。 柯儿是满族八旗后裔,身上带着股世家女子的端庄温婉。她总爱穿素雅的棉麻连衣裙,领口绣着小小的缠枝纹,左手腕上常戴着块祖传的银质腕表,表盘磨得亮,却依旧走得精准。她性子恬静如月下清泉,说话柔声细语,为人和善又稳重。邻里间有个家长里短的矛盾,她总爱主动上前调停,三言两语就能点透症结,化干戈为玉帛,是十里八乡公认的“热心肠”。丈夫死后,为了生计,她在自家小院门口开了间小小的理店,门口挂块木牌,写着“柯儿理”四个娟秀的字。起初不过想挣点零碎钱勉强糊口,等孩子落地再做长远打算,哪曾想生意竟火得“灶王爷上天——红火到家”。店里常常座无虚席,墙上挂着的旧风扇转个不停,来晚的客人得在屋外树下排队,脚都站麻了也乐意等,嘴里还念叨着“柯儿手艺好,剪得又快又好看”。原来乡亲们见她年轻守寡、怀着身孕还得操劳,人美心善,手艺又利落,都自帮她宣传。“酒香不怕巷子深”,一来二去,她的小店倒成了村里的“网红地”,连邻村的人都特意赶来理。 时光荏苒,转眼到了腊月的一个阴天。天空像被谁猛地泼了桶浓墨,铅灰色的云不知从何处蜂拥而来,层层叠叠压在头顶,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