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嘉庆年间,福建省漳州府治下,有一处烟火稠密的村落,名曰林家坳。村中三百余口人,多以耕种纺绩为生。村东头住着林文、林武兄弟二人,这兄弟俩虽非大富大贵,却也勤勉肯干,靠着每年往返城乡贩卖棉花,家中薄有田产,日子过得颇算殷实安稳。 林文为人沉稳,早年娶了同村孙家的女儿为妻,唤作孙氏。孙氏性情温婉,持家有道,为林文生下一个儿子,取名小宝,年已三岁,正是活泼好动、咿呀学语的年纪。林武则稍显跳脱,但干活也是一把好手,娶妻华氏。华氏娘家在邻村,性格较孙氏更为爽利些,过门后第二年便生了个大胖小子,刚满两岁,取名安儿。兄弟毗邻而居,妯娌相处和睦,一家子其乐融融,是村里人人称羡的和美之家。 时维九月,序属三秋。福建地气温暖,田畴间的棉花迎来了收获的时节,白絮如云,铺满枝头,正是采摘的好时候。林文林武兄弟一合计,需得趁此旺季,外出联络些大庄户,收拢今年的新棉,以备贩卖。于是便将家中拾掇妥当,嘱咐了妻儿几句,便带着银钱和干粮,匆匆离家去了。 丈夫外出,家中便只剩了孙氏、华氏并两个稚龄孩童。妯娌二人见日头晴好,担心棉桃熟透爆裂或是遭了秋雨霉烂,白白糟蹋了收成,便商量着也去自家棉田里拾些棉花回来。孙氏对华氏道:“弟妹,他二人不在家,咱俩也不能闲着。田里棉花开得正好,不如我们也去拾一些回来,多少能贴补些家用,总好过在家空坐。” 华氏爽快应道:“嫂嫂说的是。咱们带上小宝和安儿一同去,就在田埂边上玩,想来也无碍。” 计议已定,第二日一早,孙氏和华氏便收拾了箩筐、布袋,又备了一壶解渴的凉茶和一些给孩子吃的简单点心。孙氏牵着小宝,华氏抱着安儿,锁好门户,便一同往村外的棉田行去。 林家棉田离村子约有一里多地,紧挨着一条蜿蜒流淌的河水。这河虽不甚宽阔,却是连通外界的水路,时而可见船只往来。河水清澈,两岸绿树成荫,田埂上野花点点,本是恬静安宁的所在。 到了地头,妯娌二人将带来的粗布毯子铺在田埂边一棵大树的树荫下,让小宝看好弟弟安儿,又再三叮嘱不许靠近水边,方才挽起衣袖,卷起裤脚,挎着箩筐步入棉田之中。雪白的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