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章继位即西征 皇子各不同 神川,原为东南临海小国。历经几代君主励精图治,重熙累洽,终至盛世。 现任君主姓兰名澈。登基以降,勤政节俭,仁厚爱民,内政修明,知人善用,亦为明君。只是,近日来西部边境又起的事端让其有些不厌其烦。 先帝时,西边边境便一直不太平。虽说彼时朝中西征之声从未间断,却总被先帝以“民不患贫而患不安”丶“天下太平亦百姓之福”等仁义大爱之名压下,每每以或和亲或破财的方式化干戈为了玉帛。先帝不光以身作则更是教导後世子孙践行“为人君,止于仁”,于是便有了在其仙去前亲自为继任者兰澈定国号“承和”一事,意在时刻提醒新帝秉承其和平理念,慈仁知节丶兆民宁赖,为天下苍生谋福。 虽说有个爱民如子的皇帝乃百姓之福,可这退一步海阔天空的大爱终不能安抚周遭蠢蠢欲动的心。更何况皇位能继承,可治国理念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儿。 承和元年,兰澈和一衆臣子们商量着为先帝定谥号为“仁”——慈民爱物曰仁,功施于民曰仁,屈己逮下曰仁,能以国让曰仁——之後,便马不停蹄地开始策划西征。 承和二年,正式起兵。此次出征乃新帝政坛首秀,故而除了胜就是胜,必须胜。因此配了精兵,个个雄声如虎吼,匹匹骏马似飞龙。选了良将,由安国公挂帅亲征。 “国公”这一封号在神川虽有隋唐那般对老臣丶重臣的认可和尊重,却无其对应的实质爵位。但也有别于那些仅光宗耀祖的荣誉称号,还是兑现了不菲的俸禄和田産。 安国公,姓刘名仪,字光义。祖上因随太祖打下神川锦绣江山而被封侯,为前朝太尉丶当朝大司马,名副其实的朝堂元老。虽说仁帝时期极少用兵,其一直为解甲从文,活跃于朝堂之上,可如今重披金锁甲却仍是髭须皓首,难掩赫赫英姿。 万事俱备,于中秋团聚佳节後,兰澈携文武百官在神川国都永安京,未央宫西丶长乐宫南的高庙中祭天誓师。授节予镇西将军大司马安国公刘仪,封其长子驸马都尉丶散骑常侍刘山(字子柏)为车骑将军,次子骑都尉刘川(字子玄)为左将军,义子大司马府东曹掾刘携(字子敬)为右将军。 兰澈亲送西征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