楚孟之的祖籍在西南,高祖发迹于乾隆末年,祖辈下来都是些会经商的,家族兴旺由此没断过,是罕有的过百年的巨富家族。 楚孟之作为第五代二房的独子,楚父对他的教养看得极为重要,他五岁那年,渝地开埠,川江航道通了,父亲也花重金请了两文武举人,开始教他启蒙。 长至十三岁,拳脚功夫跟着武举人练得不错,但文化课却是家中十几个表亲里最拿不出手的。楚父由此狠了狠心,从川江口岸乘轮渡,将楚孟之送去南都,扔在了蒋氏学堂念书。 走前,楚父心忧自己富养出来的儿子的生活问题,和先生商量了许久,定下每年多交付三倍的银钱,让楚孟之养在了先生家中吃住。 楚孟之由此成了学堂的例外,他不与其余人一同挤在学堂的大通铺,而是跟着先生之子蒋远堂宿在了蒋府同吃同住。 蒋远堂长得同先生极像,较楚孟之大半岁,却矮楚孟之小半个头,平日功课是学堂里顶好的那个。 楚孟之则不同,他往日偷懒,父亲聘的文举人,只教不管,学业落后了同龄人许多。 来了南都,先生是个严师,没人惯他习性,不学便罚。楚孟之每日抄书抄得手抽筋,私下全靠了蒋远堂帮忙补习,才免于抄书受罪。 先生家中是一子一女,女儿生在腊八,蒋远堂常喊她“小妹”,她比蒋远堂小了九岁多,大名叫蒋少筠。 软软糯糯的可爱女童,扎两小辫被先生抱在腿上识字,是楚孟之对她的第一印象。 楚孟之是个天生热爱练武的。到了南都,就算武师傅的监督没了,他依旧不忘在卯时起床,日日自己练上大半时辰。 每每到他将要练完功时,楚孟之总是能在小院内瞧见蒋少筠的身影。 小孩起得早,小短腿呼呼地跑着,颅后两小辫飘在身后,她爱停在蒋远堂住的屋外,拍门喊着哥哥吃早食。 楚孟之块头长得好,体格不像是十三岁少年的样子。蒋少筠自第一眼起,就怕着楚孟之,回回只要在小院碰上楚孟之,便会一股脑儿立蹿躲在亲哥身后,牵着哥哥的手,一眼也不敢睇地着急要走。 楚孟之这一代生男娃的多,一同玩大的表亲均是三两个为一母同胞的兄弟,家中仅他无亲手足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