明朝中叶,天下还算太平,可地方上的龌龊事却没断过。扬州城里有个读书人叫张成,十年寒窗没白熬,一举考中了进士。朝廷大笔一挥,把他派到三河县当知县。 接到任命文书那天,张成家里跟过年似的。他婆娘柳氏笑得合不拢嘴,一边给四岁的儿子张睿梳小辫,一边念叨:咱睿儿以后就是官宦人家的少爷了,可得好好念书,将来比你爹还有出息。 张睿这孩子确实机灵,别家娃还在玩泥巴的年纪,他听两遍《三字经》就能背下来。张成看在眼里,心里比中了进士还美,一有空就把儿子抱在膝头教功课。就这么着,两年光景,别家孩子要读八年的书,张睿居然都啃下来了。更奇的是,这娃不光读正经书,什么《江湖异闻录》《剑侠传》之类的闲书也看得津津有味,玩弹弓、捉蛐蛐这些孩童把戏也没落下,真是玩也玩了,学也学了。 可好日子没过多久,麻烦就找上了门。张成在三河县任上,办案子认死理,不管对方是什么来头,该怎么判就怎么判。有回审了个棘手案子,硬是把当地一个权贵的亲戚按律办了,这下可捅了马蜂窝。那权贵暗地里使绊子,唆使人告张成的黑状,幸亏没抓到实锤证据,没把他怎么样,可还是把他调离了三河,贬到青州府的青原县接着当知县。 这年六月,青原县跟个大蒸笼似的,太阳烤得地上直冒烟,连树叶子都蔫头耷脑的。县衙大堂里更是闷热,张成坐在公案后头,手里摇着蒲扇,翻着积了一堆的案卷,额头上的汗珠子顺着脸颊往下淌。 堂下几个捕快也没精打采的,有的靠在柱子上打盹,有的蹲在地上抠指甲,还有两个凑在一块儿闲聊。 我说柱子,昨儿个城西老王头家的狗肉锅你去了没?那滋味,绝了! 高个子捕快赵虎吧唧着嘴,一脸回味。 矮胖的捕快钱柱子砸吧砸吧嘴:别提了,昨儿轮到我值夜,眼瞅着那锅肉冒着热气,愣是没捞着一口。 正说着,衙门口突然传来 咚咚咚 的击鼓声,跟炸雷似的,把打瞌睡的都惊醒了。 张成皱了皱眉头,把蒲扇往桌上一拍:赵虎、钱柱子,你们俩去看看,是谁在击鼓。 这俩人都是捕头,二十来岁,长得人高马大,穿着一身灰扑扑的公服,腰间挂着单刀,一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