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元二年,冬雪。 路上驶过一辆马车,样式清雅。 但车前置鸡笼,风卷车帘,还能见一只肥羊横立门口。 “那死鬼当年抛妻弃女跑得比谁都快,如今倒好,竟给你择了这样一门好亲事。大理寺少卿,从四品上的大员,比他那官职还高。难道真是良心发现,想补偿你?” 一路行来,沈清婉瞧着帘外愈发繁华的景象,神情难掩兴奋。 她们母女二人在乡下吃了多年的苦,眼下终于有福可享。 可她一转身,却见女儿神色淡然,完全没有富贵临头的喜悦,心下一紧。 阿禾打小就是乖巧的孩子,不用让她操半点心。 沈清婉咬咬牙,“阿禾,咱们在乡下虽说不富裕,可温饱不愁,自在逍遥,没人拘着你。要不,要不咱们不去了吧......” 沈风禾半眯着眼,“婉娘,你且再靠过来些,让我睡会。” 沈清婉依着她的话,将她的脑袋往自己的膝上放平,又替她拢了拢披袄。 她倚在她膝弯,怀中抱着雪团,慢条斯理道:“你跳舞累,从县里回家路上黑。” “不累,不黑。” “那夜里不要总让我揉腰。” “......不孝。” 沈风禾从六岁起,脑海中就逐渐有了别的记忆,并且随着她长大愈来愈多。 跑得比马车还快的铁块,矗了数丈的楼,发着光的板子......还有随之而来的是她愈发精湛的厨艺。 沈清婉是她的养母,善舞,时常去县里乐坊挣些银钱。 但她下厨味同嚼蜡,纵使变着法子给她做些有肉有菜的,沈风禾还是头发黄黄,豆芽一根。 好在六岁后家中伙食都是她站在板凳上,举着锅铲完成,不用再让婉娘点炸灶台暴殄天物,她也渐渐长起了个头。 到了十多岁,她自己也会接些十里八村的喜宴或是豆腐饭补贴家用。 可县离家中遥远,婉娘去乐坊来回就要花上两个时辰。有时逢上酒客花钱要她多跳两曲,要亥时才归。 道阻路黑,尤其是今年夏夜,有泼皮一路跟着婉娘,欲行不轨。 若不是沈风禾与邻家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