盛夏 巴郡,临江城寿县朱家镇。 朱家祠堂旁边凉亭内,数名十岁左右的孩童,围坐于长凳上。中间站着一中年白衣男子,手持《朱子家训》,独自悠哉悠哉读着。 午后微风轻拂,四周蝉鸣声声。祠堂外街道两旁,店家摊贩早已躺在凉椅上小憩。 亭内孩童早已是闭眼听书,靠着立柱睡着了。 白衣男子环看四周,随即放下手中书。逐一拍醒后。 “都玩去吧,宋玉你留下”。 看着其他小孩撒欢儿四散。宋玉握了握拳头,鼓足勇气走到男子跟前。 “爹,今天我想去玩会儿” 男子略微诧异,宋玉自幼带在身边很少回嘴,犹豫片刻还未应允。 宋玉接着道:“爹你放心,今日该背的诗词孩儿都已记下。” 男子这才点头:“去吧,早些回家” 男子名宋明,本是县里为数不多的秀才。前几年县太爷颇为赏识其学识,命其在县里唯一的私塾任教。后因其不通人情事世故,才换了新的。 起因是县太爷其中一房姨太之子生性顽劣,自己不学还撺掇其余小孩逃学。被宋明折罚后,小孩就在母亲前哭闹,起初县太爷还赞赏宋明治学严谨,可日子一长,架不住枕边风,县太爷只好赐些钱财打了事。 来到朱家镇,镇子富朱太爷又惜才。说是主上出过一位大儒,就安排在祠堂旁教习。正值盛夏,宋明觉得屋子里太闷,才选在这凉亭。 自从宋玉出生后,一直手把手教其读书识字。四书五经,佛道两家经典子集都要学。宋玉虽不知其意,但求强记于心。 这宋玉自幼也乖巧,敏而好学谈不上,但耐不住宋明日夜盯着。长年累月,少了几分孩童的欢脱,外人冷不丁一看,有种少年老成之感。 一直以来宋玉都是,父母命不敢违。今天,提出自己的想法。才有了宋明之前诧异的一幕。 出祠堂拐角,朱家长子长孙朱元文看着跑来的宋玉。 “哟,没想到你爹能答应!” “我就说出去玩会儿。其实我爹除了教书平时还是好说话的。” “走,开始了。”旁边一小孩道 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