欧阳修十讲

符海朝/著

2024-11-29

书籍简介

本书通过扎实的史料,深入浅出的讲解,为读者娓娓讲述欧阳修的家世、为官、为文、治学等各个方面,充分展现了欧阳修跌宕起伏的一生,多维度透视他丰富深邃的精神世界,让读者得以认识历史上真实的欧阳修和那个辉煌的时代。

首章试读

引言 后周显德七年(960)年正月,后周大将赵匡胤在开封东北的陈桥驿(今河南省封丘县境内),发动兵变,建立宋朝,定都东京(今河南省开封市),史称北宋。 北宋立朝前,在现今我国东北地区,已经有契丹族建立的辽国(又称契丹国)。辽国国力高峰期时,其疆域西到阿尔泰山,东控朝鲜半岛,南到今河北省保定市附近的白沟。 此外,在今云南、西藏和新疆一带,有唐代就已经存在的南诏、吐蕃和回鹘等地方性政权。北宋建国后,在今宁夏一带地区,又有党项族建立的夏,史称西夏。 北宋立朝后,鉴于唐末、五代武人专横导致的安史之乱和藩镇割据的局面,从太祖赵匡胤开始,就确立了“仰文抑武”尹洙曾经说过一句最有代表性的话:“状元登第,虽将兵数十万,恢复幽蓟,凯歌而还,献捷太庙,其荣亦不能及矣。”(宋)田况《儒林公议》,中华书局,2017年版。的治国方针,时刻防范武将势力的膨胀。在政治、军事、经济、文化、教育、思想、宗教等领域,也逐步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。北宋由此成为我国历史上政治基本稳定、经济较为繁荣、文化较为发达的朝代。但是,叠床架屋的机构设置加上其他因素,使北宋从太宗朝后期开始,即出现了“冗官”“冗兵”“冗费”并存的局面。 从真宗朝开始,北宋在政治上、军事上的弊端逐渐显露,且日益严重。真宗景德元年(辽圣宗统和二十二年,1004),辽国发动对北宋的战争,大军直抵澶州(今河南省濮阳市)城下,威胁东京,朝野震动,有的大臣主张南逃或西逃,在大臣寇准等的坚持下,真宗御驾亲征,大大鼓舞了士气,战局得以扭转。当年年底,双方签订和约,历史上称为“澶渊之盟”。澶渊之盟本质上是宋辽两国军事实力对等的反映,不存在北宋屈辱与否的问题。 澶渊之盟后,真宗为了粉饰太平,东封西祀,到处装神弄鬼,导致国库严重空虚。真宗去世后,年幼的仁宗继位,刘太后垂帘听政,社会矛盾非但没有缓和,反而继续加深。 西北地区,党项族建立的西夏,在仁宗统治的前期,发动战争,一度给北宋带来很大的麻烦。在范仲淹和韩琦的主导下,北宋才得以扭转战局,双方也签订了和约。...

首 页章节目录立即阅读